2021年1月8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重组上市(股票代码:000927),“一汽夏利”走进历史。
2020年,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铁物”)连续第五年实现盈利,经营性利润创历史新高,资产负债率下降到74%,银行授信总额达到330亿元。
2020年12月23日,中国铁物时隔4年后重返债券市场。
在中国铁物总经理廖家生看来,这三件大事标志着,曾深陷债务危机,一度濒临破产的中国铁物,正式实现了本质脱困。
五年扭亏路,步步皆艰辛。
2012年起,曾连续四年入选世界五百强的中国铁物,因丧失战略定力,盲目追求扩张,跌入融资性贸易陷阱,加之管理不善,陷入债务危机泥潭,严重资不抵债,资金链几近断裂,融资能力基本丧失,引起了市场和高层的高度关注。
债主登门围堵,企业举步维艰,在那个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暖春,很多人在心中给中国铁物判处了死刑。
为扭转局面,2016年4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决定,由中国诚通对中国铁物实施整体托管,并及时调整了中国铁物领导班子。在国资委和中国诚通的支持下,中国铁物盘活企业资产、加大清欠力度,筹集偿债资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创新探索特色鲜明的债务重组路径,在债权人、股东、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把信用当生命,用时间换空间,有序推进了债转股和上市工作;健全风控体系,完善管理机制,以改革激发企业干部员工干事创业激情。走出了一条外科手术+内科调理相结合的扭亏脱困道路。
当前,一批企业仍在债务风暴之中。此刻重温中国铁物的“出轨”经历,探寻企业重回正轨的艰难历程和宝贵经验,当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跌落神坛
中国铁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887年设立的中国铁路公司塘沽材料处。新中国成立后,铁道部下设的物资管理局,即为中国铁物前身。2004年,中国铁物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范围。
多年来,中国铁物被称为中国铁路的“总后勤部”,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产品最全面、服务能力最强、行业经验最丰富的铁路生产性服务综合提供商。
长期以来,在铁道部划转剥离出的五大企业中(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通号、中国铁物),中国铁物的市场压力最小、福利待遇最好,被称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业。2005年,中国铁物以不足两万人实现了570亿元的营业收入。
“出轨”
生于铁路,长于铁路的中国铁物,一旦出轨,后果严重
当时,国内的钢铁市场行情形势较好,产销两旺,但不少民营钢贸商自身资金短缺,去银行贷款则手续复杂,流程很长,获批较难。因此,一批钢贸商盯上了中国铁物等央企。当时,中国铁物手头资金充裕,动用起来也比银行简单,因此开始帮钢贸商垫资,从中赚取利息差价。
“说白了,公司扮演的,就是影子银行的角色。既不占有资源,也不占有客户,又没有银行的风控体系和能力。”中国铁物党委常委、铁物股份总经理杜波说,常年靠两根钢轨吃饭的中国铁物,逐渐“出轨”了。
短期内,这种扩张模式显然效果显著:2010年,中国铁物营业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较上年增长47%,为2007年的两倍,并由此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430位。
2011年,中国铁物营收再次猛涨至2000多亿元。随即,一家信用评级公司将中国铁物主体信用评级由AA+调整为AAA。时任主要领导在公开场合透露,将于2011年底前完成A+H股上市的目标。也是这一年,中国铁物位列中国钢贸企业百强榜第一名。
由于一心追求扩大规模,无论是集团公司,还是分子企业,风险控制都被放在中国铁物的次要位置,甚至被有意忽视了。
事后,国务院国资委在对融资性贸易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时通报称:当时的中国铁物管理层“对子企业存货管理混乱、合同监管失控等问题放任不理,对子企业资信审查不严、担保措施不落实、银行授信管控粗放等问题疏于管理,子企业普遍存在与资信差的民营企业开展免评合作的情况。”
忠言逆耳
2012年7月,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影响,钢材价格明显下降。多家进行“期现套利”操作的钢贸公司出现不能及时履行合同甚至信用违约,一些钢贸商开始“跑路”。
某公司去中国铁物所属上海公司宝杨仓库提货,被仓库管理人员阻拦,才发现仓库的钢材被以虚假仓单形式进行多头重复抵押。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整个行业震动,钢贸危机全面爆发。风险随即从上海蔓延到全国,从钢材蔓延到其他大宗商品,又从钢贸商波及到银行。
在中国铁物的一次专题会议上,有公司高管和部门负责人提醒说,国内融资性贸易的风险苗头已经开始显现,应该把相关企业负责人集中到北京,逐单梳理业务,预防风险发生。但很多人认为不存在风险,说货物在仓库里丢不了。还有人知道有风险,但有侥幸心理,总认为还会有人接盘。
2012年8月8日,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向中国铁物发出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公司货权的安全”的《提醒函》。8月27日,中国铁物召集所有从事钢材业务的公司汇报业务进展和风险排查情况,但遗憾的是,时任管理团队负责人对警示置若罔闻,未采取有效措施。10月25日,向国资委报送的《钢铁业务管理专项报告》中,仍认为中国铁物的贸易模式不存在问题。
数据不会说谎——2012年,中国铁物累计亏损接近10亿元,其中上海公司亏损接近5亿元。同年,包括中钢集团、中国铁建等在内的几家企业,均被查出卷入融资性贸易泥潭,并开始出现损失。2013年2月起,国资委连续多次下发文件,明确要求“严禁开展无商品实物、无货权流转或原地转库的融资性业务”。
遗憾的是,这仍未对中国铁物时任主要领导起到警醒作用,对形势仍然不断盲目乐观,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不是系统性风险。
2013年,警报一再鸣响时,中国铁物厦门钢铁公司还专注于钢铁贸易——短短3年,这家公司到2014年损失已超过30亿元。
等中国铁物上下回过神的时候,局面已经难以收拾:多数子公司卷入其中,以及一批民营钢企倒闭,中国铁物垫付的资金泡汤,应收账款、库存、预付款等累计固化资金达到200亿元。
时任中国铁物华东集团董事长徐增堂奉命清查厦门钢铁公司亏损。原本血压不高的他,看完基本材料血压飙升,“明显是内外勾结,串通作案!”他带队去讨债的时候,欠债的人正在水田里插秧。“是骗术有多高明么?是骗子有多厉害么?根本上还是风险漏洞太多,内部的风险管理、追责机制出了问题。”
为尽量避免损失,中国铁物各子公司只好到处抢货。这时候才发现,很多货物被多头质押,别的债权人已经提前查封,甚至内部不同单位同抢一货;还有的货物已经丢失。廖家生举例说,“辽宁一个油库的存油,核查时才发现只有上面一层油,下边已经换成了水。”
梦碎
事后,中国铁物多次复盘,分析检讨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结论认为,固然有个别银行故意放纵甚至居中牵线,导致企业放松警惕,但根本上还是自身的问题。
中国铁物组织供应的百米钢轨出厂
“在当时的宏观背景下,公司急于做大和推动上市,而忽视风险防控,败走麦城是必然的。”作为亲历者,张鸿雁对此感受深刻。
廖家生也认为,中国铁物出事首先是因为丧失战略定力,主业“出轨”;其次是管理混乱,制度漏洞太多,牛栏关猫;最后是党建工作薄弱,对业务监管不力。
受上述风险事件影响,2012-2015年,中国铁物虽然保持了铁路业务的基本稳定,但营业规模大幅下降,利润由正转负,授信额度一再降低,企业资金来源日渐窘迫,国资委考核结果连续三年为D级。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避免风险蔓延到股份公司,影响上市计划,中国铁物以铁物股份名义发行了80亿元的超短融债券,100亿元的私募债,集团公司收购了股份公司的不良资产。
期间,国资委分别于2014年6月、2015年7月两次调整中国铁物主要负责人。
中国铁物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赵保辉说,“当时公司干部职工普遍有一种认识,中国铁物关乎铁路运营安全稳定,关键时候国家和国资委一定会伸出援手,有了这种依赖心理,所以企业并没有下决心进行自救。”
到了2015年,铁物股份出现净利润亏损,导致中国铁物信用评级下跌,公司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均被堵塞,融资能力基本丧失。2015年末,中国铁物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21.82%,已严重资不抵债。
泡沫堆砌而成的世界500强之梦,终究没有抵御住市场风浪的侵袭。
债主登门
风暴尚在酝酿时,债权人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2016年3月,中国铁物再次发行的8亿元超短融债券无人认购;一笔贷款到期后被银行拒绝续贷。
对于这一局面,中国铁物并非全然无备。
2016年2月,曾深度参与中国二重债务处置工作的赵保辉被廖家生请到中国铁物,出任财务部部长。
在此之前,由于跟国内多家银行久打交道。赵保辉笑称自己“臭名昭著”。因此,当不少中国铁物的债权银行看到他之后,先是诧异,“你怎么来了?”等问清楚后,就开始着急,知道真的要大事不好了。
“2015年2季度开始,我们聘请中介机构,帮助设计债务重组方案。当时提出了三个思路,一是破产清算,二是司法重整,三是债务重组。”廖家生介绍说,国资委和中国铁物均认为,债务重组方案相对最为有利,可以用时间换空间,“作为曾经的世界五百强央企,如果破产的话,会带来非常坏的社会影响。”
但方案确定后,究竟什么时候启动,是一个很费思量的问题。赵保辉回忆说,“开会讨论的时候,大家各有想法。而且要考虑到股东、债权人、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确实很难。”
2016年3月15日,一笔10亿元的超短融债券到期。中国铁物多方筹集资金,偿还了这一笔债务,因为考虑到全国两会尚未结束,谁也不敢在这时爆雷。
此时,中国铁物的负债总额为562亿元,其中金融债务424.6亿元,带息负债总额为356.1亿元,包括银行间市场债券168亿元、银行有息债务182.6亿元、资产证券化融资5.5亿元。当年到期债券68亿元。
意外爆雷
2016年4月5日,在银监会和国资委的主持下,中国铁物正式启动债务重组工作。会上,19家债权银行表态积极,倡议一致行动,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但同时也提出,要保护金融安全和债权人利益。会上成立了农行为主席行,民生、兴业、工行、建行等为副主席行的债权人委员会。
不过,因为会议消息走露,“雷”,真的爆了。
按照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有关规定,4月11日,铁物股份发布《关于重大事项的特别风险提示暨相关债务融资工具暂停交易的公告》,对存续的9只168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暂停交易。
一些媒体报道后,市场一片惊慌,尤其是债券持有人把当天称为黑色星期一,称中国铁物为“铁公鸡”。
然而,当月就有一百多只央企的各类债券发行受到明显影响,发行失败或中止金额达到1200亿元。如果中国铁物无法在短期内处理好债务风险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最高层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4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决定,由中国诚通托管中国铁物,并对中国铁物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时任中国诚通董事长马正武兼任中国铁物党委书记、总经理、管委会主任。
正在浙江出差的马正武接到电话后,紧急返回北京。在初步了解相关情况后,马正武正式到中国铁物上任,并传达了国资委确定的几个原则:一是风险不外溢,不能拖诚通下水,更不能影响央企整体信誉;二是确保当年68亿元债券到期兑付;三是积极实施债务重组;四是同步推进扭亏脱困。
把企业信用当生命
“爆雷”后,当时不少债权人找到赵保辉的办公室,哭诉、威胁、围堵,要求提前还债。曾经历了二重债务处置的他,面临从来没有过的巨大压力。“二重当时再困难,总有国机集团这样一个靠山,但中国铁物只能靠自己”,“手里有八个盖子的时候能盖上十个瓶子。现在剩两三个盖子,怎么盖得住?”
中国铁物面临的第一笔债务,是5月11日到期的一笔10亿元超短融债券。当时,中国铁物账面上已没有这么多现金。
在马正武的协调下,中国诚通向中国铁物提供了6亿元过桥贷款,同时抽挤运营资金4亿多元,如期兑付了到期债务本息。
为了还第二笔到期超短融债券,中国铁物统计了中央企业的应收账款,并请求国资委协调相关企业尽快偿还逾期应收款项,提前偿还正常应收款项。
5月11日,国资委相关部门紧急召开15家中央企业参加的“中国铁物债务清理会议”,要求有关中央企业尽快偿还欠款。
相关央企非常支持,迅速行动,在两周内偿还资金共计17.1亿元。依靠这一笔资金,中国铁物还清了第二笔10亿元到期债务。
对于其余48亿元当年到期债务,中国铁物已无钱可偿,只能靠盘活资产,换句话说,就要靠卖家底来还账了。
各种意见、各种声音众说纷纭。
马正武上任后,再次召集大家商讨这一议题。“马总虚心听取我们的意见,很快就把已经散了的人心重新凝聚起来,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杜波回忆。
经过多次沟通,在处置资产偿还债务这个问题上,马正武最终说服了大家, “债务只能靠我们过往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来填平,填不平是走不过去的。没有人替我们填,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要顾全大局,必须放弃一些眼前利益,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机会”。
廖家生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我们把信用丧失了,将用加倍的成本来恢复。”把企业信用当生命一样维护,成为中国铁物上下的共识,也成为最终脱困的重要法宝。
中国铁物选中的第一个目标,是中国铁物大厦项目。
此前,中国铁物以17亿元的价格,在北京丽泽地区拿了一块地,准备作为集团总部所在地。中央提出不再新增楼堂馆所之后,建设停滞,时刻面临着闲置土地被政府收回的风险。2016年时,这里只挖了一个大坑。“为避免安全事故,我们还要继续投入。”赵保辉说。
在马正武和时任中国诚通总经理、中国铁物管委会副主任朱碧新牵头下,时任中国铁物总会计师廖家生、时任中国铁物房地产板块负责人李鸿杰、时任中国铁物财务部部长赵保辉、时任中国铁物法律部部长张鸿雁等人组成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处置这一地块。
中国诚通和中国铁物邀请了当时国内有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包括华润置地、保利地产、信达地产、华厦幸福基业等二十多家企业参与该地块的招投标。中国铁物总经理助理李鸿杰说,朱碧新曾在中交集团分管房地产业务多年,经验丰富。“他主导提出了核心原则,即‘出价高者得、先付款者得”。”
一波三折
招标比价时,各企业表现踊跃。到了第一个约定付款日,害怕因为抢标而出现意外的李鸿杰还叫了保安严阵以待。“结果大屏幕上的账户信息显示,一笔到账都没有”。
马正武提出,如果流标,可以由中国诚通兜底。“我不死心,提出来能不能再给我们一周时间?”随即,李鸿杰等又分头跟各意向公司反复沟通、比价。最终,一家知名房企以40亿元的价格夺得头筹。
廖家生清楚地记得,2016年6月28日,他带领谈判小组,在国海广场16楼,跟中标房企一直谈到凌晨三点,敲定了交易的各项细节。
次日一早,李鸿杰召集了参与二轮比价的企业到场。但钱依然没能准时到账。“这次我真慌了,跟中标房企反复确认,说钱已经在路上。”直到中午一点,40亿元资金真的到账,李鸿杰才松了一口气。
但事情远比参与者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项目正式签约前,一家债权银行追索一笔债务,将中国铁物告上了法庭,该项目被海淀区人民法院查封。
“在诚通集团的帮助下,我们的法律团队跟法院和相关银行反复沟通,最终以我们在西单的一栋办公楼作为抵押,将这一地块置换了出来,及时化解了违约风险。”张鸿雁说。
按下葫芦浮起瓢,新问题不断出现,中国铁物见招拆招,滚石上山、爬坡过坎。2018年底,双方最终完成了产权交割和工商变更等相关手续。
至此,这一历时两年多、一波三折的资产盘活工作才算彻底完成。至今回首,参与者感慨颇多。
“马正武同志敢于担当、经验丰富,加快了我们资产处置工作的进程,在具体交易遇到阻碍时,出面拜访交易对方负责人并说服对方,保证了交易的顺利进行。”廖家生表示。
张鸿雁认为,如果时间宽裕的话,相关问题都会提前考虑,但当时时间确实太紧张了,因此遇到了不少意外。“不过我们还是依法合规推进,努力换位思考,积极创新思路,最终找到了既能获得较高转让价格,又能及时拿到转让资金,还能尽量避免事后纠纷的转让路径。”
赵保辉感慨称,“路是走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这得益于中国铁物领导的开明包容,能够接受新事物,也离不开对方的谅解支持。说明国资委让中国诚通托管中国铁物的决定是非常英明的。”
第二个启动的资产处置项目,是成都的地产项目。在充分吸取丽泽地块转让经验的基础上,该项目直接选了股权转让形式,转让过程也相对顺利,不过也经历了一次查封风波。
“第一次价格评估为24亿元。加上丽泽地块的40亿元,不能完全覆盖当年到期债务。”李鸿杰说,在廖家生的带领下,大家对该地块做了内部评估,认为还有溢价空间,于是跟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做了价值挖掘。
最终,该地块以27.88亿元的价格成交。到款时,距离下一笔还债日只剩了两天时间。
有了这两笔转让款,确保了中国铁物当年6期68亿元公募债券按期、足额兑付,未发生一起违约事件和延期兑付的情形。此时,中国铁物打破刚性兑付的风险才真正消除,也避免了风险蔓延到其他央企。
绝地求生
到了2016年底,中国铁物面临的局面已稍有好转:当年实现利润2.77亿元,同比减亏增利35.02亿元,扭转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当年债务均已偿还,未出现违约事件。
但是,此时中国铁物,资产负债率已上升到125.5%,且2017年一季度就有50亿元私募债到期,债权人早已轮番登门催索;部分银行连续抽贷,个别银行不断查封资产;子公司经营资金严重短缺,在手合同无法执行,个别子公司工资发放困难。
怎么办?
债务重组
偿还了迫在眉睫的债务之后,中国铁物开始考虑债务重组方案,用时间为企业发展换空间。在此之前,债委会已聘请了工商银行投行部做了债务重组尽职调查,并提出了初步方案。
廖家生说,在与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席行的银行债委会进行多轮谈判后,为了尽快达成重组协议,缓解即期偿债压力,以及确保重组后信用逐步恢复,确保正常经营,中国铁物决定承诺保障债权人本金安全。在中国铁物提出这一原则后,谈判十分顺利。
历经多次谈判,方案几易其稿,2016年12月28日,各债权银行终于就中国铁物银行债务重组方案达成一致,并获全票通过。
该方案包括“本金安全+部分还债+留债展期+利率优惠+债转股选择权”等多个要素,并拉来长城资产提供资金兜底保障。赵保辉说,“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都能受益的解决方案”
银行债务之外,中国铁物还有两期私募债,总金额100亿元,票面利率均超过7%,其中第一笔50亿元将于2017年2月到期。
与公募债权人相比,私募债持有人情况相对复杂,22个债权人之中,包括证券公司、地方银行、企业年金、散户等。为了加快谈判进度,应中国铁物要求,长城资产以市场化方式收购了11家小持有人的债券,为重组方案的顺利通过奠定了基础。私募债重组方案经过反复谈判,终于2017年1月5日获得全体持有人一致通过。该方案比照方案设计,体现同债同权原则,只是期限略短,重组银行利率更低。这是中国债券市场的首例私募债重组。
该方案在保证债权人本金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对2017年2月到期的50亿元延期两年行权,2018年12月到期的50亿元正常行权,票面利率分别调整为1.08%和0.64%,并预留债转股选择权。
2017年1月19日,中国铁物与银行债委会成员和私募债持有人在北京正式签署债务重组协议,标志着中国铁物银行债和私募债债务重组方案落地实施。
国资委原副主任孟建民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此次重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实现了企业、银行、债券持有人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对市场化债务重组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马正武当时表示,中国铁物与金融债权人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完成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创造了央企债务重组的最高效率,是市场化解决困难企业债务问题的成功实践。
廖家生介绍说,债务重组后,中国铁物严格执行债务重组协议,已自筹资金累计偿还288多亿元债务,没有发生一笔违约。
土里掘金
中国铁物债务重组协议签约仪式
债务重组有效地缓解了中国铁物的短期偿债压力,大幅降低了企业财务负担。但是,由于本金展期未打折,所以中国铁物短期内的资产负债率仍居高不下。
为了进一步降低负债,中国铁物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在盘活北京丽泽和成都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铁物继续推进资产盘活工作,相继梳理了51项土地、房产进行盘活。
盘活过程中,中国铁物集团资产处置办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当地政策,一地一策制定最佳转让方式,最大限度挖掘资产价值。李鸿杰举例说,哈尔滨的地块,是一块物流性质的生地(即不具备七通一平条件),中国铁物按熟地进行估值,通过比选,由万科进行一级整理,然后推动当地政府进行商业开发,并在二级市场进行公开出让,万科参与竞拍,土地补偿款在扣除成本后归中国铁物所有;广州的一块物流用地盘活得到了广州市政府支持,按照周边开发土地的价格估值后,广州市政府直接收储,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城市更新政策窗口期,提高企业分成比例。
对此,李鸿杰总结说, “流动产生价值,无论是好企业还是困难企业,都会有大量低效无效闲置资产,企业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由专业团队系统谋划,充分挖掘潜在价值,加大盘活力度,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助力优势业务发展。”
其次,中国铁物按照会计准则,对手中那些估值严重偏低的土地房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在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支持后,获得较大入账权益,对资产负债率的下降起到了明显的作用。2017年底,负债率降到了93.3%。
再次,中国铁物加大风险事件清欠清收力度,秉持“清欠也是经营、回款就是创效”理念,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高管成员组成的清欠领导小组,对24件1亿元以上的重点风险事件实行高管包干,责任到人;抽调选派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集团公司清欠办,专职清欠。
比如,廖家生分管的,就有某锰冶炼企业11亿元欠款, 两年内连本带利回款。“我们采取了诉讼、谈判、风险代理等多种手段,有时以诉促谈,争取最好结果”,廖家生说。
张鸿雁认为,高管牵头负责,决策效率更高,资源协调更容易,还能起到示范作用。
由于欠账时间久、情况复杂,清欠工作难度很大,经常遭遇诉讼难、执行难。但中国铁物相关人员毫不气馁,坚持推进。
比如,2014年法院判决执行的一个案例中,对方愿意以一个煤台抵账,但该煤台与其附着的土地不属于同一产权人,且煤台不符合环保标准。要改造的话,需继续追加3000多万元投入。“不以物抵债,对方已经没有其他财产可供偿债,以物抵债意味着新的投入,需要多年经营才能收回。但我们仍然没有放弃,后来找到了一家公司,愿意代债务人清偿。”张鸿雁介绍说,目前各方已经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该案外人已经按照协议清偿了2500万元。
再比如,中国铁物某子公司在大连港存储了67万吨矿粉,从2013年起先后有18家法院、公安机关进行了查封。“虽然我们的货权转让证明、入库证明都有,但其中部分货物已被法院判给其他公司。而且由于存储时间过长,现在仓储费、港杂费恐怕都已经超过了货值。我们的子公司直接损失巨大,而大连港的仓储场地一直被占用,也形成了潜在损失”,张鸿雁说,大连港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招商局集团后,经由国资委法规局协调,两家集团直接牵头进行谈判,现已就减少损失达成了一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具体工作团队的积极性,中国铁物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并根据执行效果进行调整,推动形成专业清欠与全员清欠相结合、经营发展与清欠工作两不误的工作格局。
据统计,自2016年至2020年底,中国铁物清欠累计回款60多亿元,对改善集团的资金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债转股新路径
债务重组暂时缓解了中国铁物的债务压力。但到了2018年底,重组后的私募债即将到期,债务压力卷土重来。为此,中国铁物联合长城资产设计了卖股还债的全新债转股模式。
中国铁物把与铁路有关的优质资产重组后,划入新成立的上市平台公司中铁物晟公司,并将中铁物晟的部分股权对外转让,长城资产等债转股投资机构出资认购股权,中国铁物取得转让资金后,专项用于清偿私募债券,最终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
2018年12月25日,中国铁物与长城资产、国调基金、工银投资和农银投资等7家投资机构达成债转股协议,转让中铁物晟公司66%股权,债转股金额共计70.5亿元。同时,中国铁物承诺,将于60个月内完成中铁物晟的上市工作,以便相关投资者退出,否则中国铁物需对转让股权进行回购。“债转股投资者不都是铁物债权人,多数是‘新投资’。”廖家生介绍说,引资工作的艰辛五味杂陈。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中国铁物市场化债转股是一项成功的经典案例,对中国铁物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践证明,相关债权人的决定是正确的。中铁物晟已分红利达到了15%的年化收益率,相关出资上市之后还会进一步增值。”赵保辉表示。
得益于债务重组、资产盘活、债转股、清欠等一整套工作举措,2018年末,中国铁物所有者权益净增加约217亿元,资产负债率降到78.9%;2019年末,中国铁物带息负债总额122亿元,同比下降33.8%,资产负债率78.3%,较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据了解,当前中国铁物剩余重组债务约48.3亿元,将于2021年底到期。目前,中国铁物正在与债委会协商,提前结束重组期。
健体图强
债务危机的发生,导致中国铁物一批成员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甚至影响了工资发放,导致人心浮动。据统计,先后流失的骨干人才达到1600多人。“2015年我来中国铁物当总会计师后,集团财务部一个月就走了3个人”,廖家生回忆说。
怎么样稳住局面,留住人才?
马正武认为,“经营开发是企业‘浴火重生’的前提基础,是实现相关方利益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廖家生也认为,企业只有做强核心业务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
因此,在债务风险暴发后,中国铁物充分吸取主业出轨带来的惨痛教训,牢牢聚焦主责主业,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步伐,在积极化解债务危机这一短期挑战的同时,为企业长期发展打牢基础、拓宽道路。
国铁集团作为中国铁物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客户,在中国铁物出现债务危机后乃至整个改革脱困期间,对其铁路业务开展给予了坚定有力的支持。中国铁物董事会秘书、时任规划发展部部长祝琳海说,“我们中国铁物生于铁路、长于铁路,在服务铁路发展的同时,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包括这几年推进改革纾困,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国铁集团的充分信赖和强力支持。”他回忆道,在中国铁物遭遇困难的那个时候,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曾明确表示,与中国铁物的业务合作,要发挥优势,不断加强。这给中国铁物在战略上重新“入轨”,把核心业务和主要资源聚焦于铁路轨道交通产业综合服务,吃了一颗定心丸。
“入轨”
徐增堂曾在铁道部和中国铁建工作多年,2014年加入中国铁物。在他看来,中国铁物主业出轨,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让企业错失了发展良机。
“2008年高铁建设加快,本来是中国铁物难得的发展良机,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融资性贸易上。中国铁物是较早进入房地产的中央企业,但也没有做起来。” 徐增堂说。
痛定思痛,马正武提出,“出轨”的代价太大,从战略上要全面回归“两根钢轨”,但“入轨”不能按照原来的方式,要实现与国铁集团的“业务融入、资本融合、人员融通”,“要围绕两根钢轨,成为铁路物资供应的链主。”
按照以上思路,中国铁物在最困难的时候,仍集中资源保障国家铁路燃油、钢轨等专项物资供应,并通过对钢轨、焊头、道岔、扣件及相关产品质量监督,从源头上保障国家铁路建设与运行安全,得到国铁集团充分肯定。
同时,中国铁物不断延伸拓展业务,钢轨快速打磨和廓形设计作业里程稳步提升,2020年,在全国铁路打磨钢轨5.1万公里,累计23.8万公里,让中国铁路跑得更快、更稳、更久;市场化成品油及润滑油等新兴业务,获取差价超过专供业务;铁建等工程物资供应服务持续大幅度增长,积极参与了拉林、浩吉、京雄、京张、京津冀城际铁路和北京新机场、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重点项目,招标代理服务和物资代理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中国铁物承担的全国普速铁路钢轨保护技术研究等多项行业性科研课题,成功通过国家级验收;自主开发了铁路燃油配送系统,成为铁路燃油供应链管理及燃油整备作业重要的信息服务平台;钢轨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轮轨保护技术、高铁打磨技术、重载轨枕技术等填补国内空白,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对此,作为同样深陷债务危机的央企,中钢集团曾对此羡慕不已。“毕竟我们有这样一个核心业务”,中国铁物董事长朱碧新表示,铁路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中国铁物赢得市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中国铁物已将轨道交通综合服务板块集中在上市平台,这一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60%,净利润超过10亿元,是中国铁物健康发展的稳定器。
激活
出身原铁道部的几大企业中,中国铁物是脱钩最晚的,也是最晚经历市场风浪洗礼的。这样的出身,平时风险低、压力小,可一旦遇上困难,就会暴露出市场化意识不足,市场灵敏度不够等短板。
2016年起,中国铁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市场化意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动动力。马正武表示,在深化改革上一定要解放思想,既要把握改革大方向,又要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所有的决策和工作,牢固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成就于自觉运用客观规律之中。
从“出轨”到“入轨”,必须从思想和认识上取得战略共识。深刻反思因失去战略定力陷入生死危机的惨痛教训,2016年上半年,中国铁物制订了2016-2020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以铁路轨道交通产业综合服务为根本,适度相关多元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集团”的战略定位,分为“保生存”、“求发展”两个阶段,产业布局则强调“以铁路轨道交通产业综合服务为根基,深耕铁路物资集成供应、铁路物流综合服务、铁路相关多元业务三大业务领域”。“十三五”这五年,也正是中国铁物实现浴火涅槃的五年。
在马正武和时任中国铁物党委副书记、铁物股份总裁申兆军的积极推动下,中国铁物加快了业务重组和内部改革的力度。
首先,中国铁物围绕主业重塑业务体系,按“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原则,持续引导经营资源向优势业务、优质公司和重点培育领域集中,先后组建了油料集团、工业集团、轨道科技集团、国际集团、供应链科技集团等二级企业,成为中国铁物的营收、利润主力军;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加大特困企业治理力度,全级次亏损面已从2015年末的54%,降到2020年底的30%以下;全系统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压减法人单位21户,管理层级控制在4级以内,在岗员工较最高峰时减少4000多人。
其次,中国铁物持续深化内部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经营创新创效活力。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积极完善公司治理,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2016年以来,按照“小总部、大经营”原则,实施了两次总部机构改革,职能部门由25个降至11个,人员由373人减至100人。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突出效益导向,不断完善考核分配制度,强化工资效益联动、业绩薪酬联动机制;推进各经营一线全面实行收付实现制考核,促进应收账款回笼。在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和双百改革等方面也卓有成效。
廖家生介绍,针对风险爆发以后人才流失严重问题,中国铁物党委通过采取改革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干事创业平台、加强内培外引等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取得较好效果,目前人才流失率已降到1%左右,一些离职员工开始回流。
改革永无止境。“中国铁物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凤凰涅槃,一定是市场化能力、市场化机制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朱碧新表示。
补漏
“牛栏关猫”。这是中国铁物债务危机暴发后,国资委对中国铁物出现的内部管理混乱、风控体系薄弱的形象表述。
几年来,中国铁物深刻反思风险事件教训,不断在内部控制上查缺补漏,扎紧制度“篱笆墙”,常念执行“紧箍咒”,切实解决“牛栏关猫”问题。
“首先就是绝对禁止融资性贸易和‘空转’业务,一旦发现,立即免职。”廖家生表示。
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国铁物从2016年开始,先后出台国内贸易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二十四条禁令”,完善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等各项制度,促进制度有效执行;以资金管控为核心,持续压缩三项资产规模,资金集中度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收付实现制考核,不回款不计奖,有效提升运营质量,经营净现金流连续三年保持10亿元左右。
在风险排查方面,以审计署审计、国资委监督检查,内部督查督办、审计监督、巡视巡察为契机,聚焦化解企业重大风险,组织全系统强化隐患排查、问题整改和问责问效等工作,促进规范管理。
铸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反思公司风险事件教训,最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党的政治建设出了问题,没有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造成巨大损失。”在中国铁物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暨党建工作现场会上,马正武总结说。
因此,在中国铁物扭亏脱困期间,中国铁物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扭亏脱困的制胜法宝,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互相促进、提供保障。
首先,中国铁物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紧抓好,时刻尊崇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也是中国铁物应对挑战、走出困境,彻底打赢改革脱困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其次,中国铁物坚定不移地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积极推进和实现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全覆盖,为党组织在改革脱困中发挥领导作用提供法治保障,实现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
再次,中国铁物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实现党建与经营“两促双保”,组织开展 “凝心聚力党旗红、同舟共济争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基层党组织成为扭亏脱困的战斗堡垒和前沿阵地。
最后,中国铁物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国铁物纪委书记吴春权表示,中国铁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从严治企,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为企业改革脱困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几年来,全系统风险事件立案48件,党政纪处分53人,移送司法机关、监委16人,约谈、诫勉谈话、警示谈话等869人次。
重回正轨
这两年,曾经人才严重流失的中国铁物,在人才市场上又开始受到追捧:比如,2020年初,中国铁物综合办公室公开招聘2人,报名者多达2000多人。
2020年底,中国铁物的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中国铁物在2020年末、2021年初相继迎来两件大事,一是重返债市,二是成功上市。
“上市成功标志着中国铁物的本质脱困。现在我们已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转型发展问题。”廖家生说,“十四五”期间,中国铁物将努力争取营业收入、资产规模、净利润等指标实现翻倍增长,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左右,努力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返债市
2020年5月8日,为拓宽融资渠道、重返债券市场、恢复企业形象,中国铁物启动了在深圳交易所注册发行公司债工作。选聘了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协助公司推进公司债发行的各项工作。
9月14日,在完成评级、尽调以及取得国资委批复后,中国铁物正式向深圳交易所申请注册发行公司债30亿元,9月29日取得批文。
为保障发行成功,国资委协调央企信用保障基金为中国铁物出具债券发行支持函。本次支持函为信用保障基金设立以来首次向发行人出具,有利于提振金融机构对中央企业的信心。
12月23日,中国铁物成功在深交所发行10亿元公司债,评级达到AAA。朱碧新表示,这标志着公司信用已得到恢复。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们必须全力维护公司信用。”廖家生说。中国铁物实施债务重组期间,在银行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重组后,中国铁物在银行的授信很快得到恢复,成为了中国铁物走出困境的重要基础。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认为,中国铁物重返债券市场,为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重组实现债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不仅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也给当前受“违约风暴”影响的债市注入了信心。
“自2017年以来,中央企业未再发生一起债券违约事件,中央企业具有较强偿债能力,市场担心的债券违约蔓延问题不会出现。”国资委财管局表示。
成功上市
在债转股方案中,中国铁物承诺要积极推进平台公司中铁物晟的上市工作,以便为转股债权人提供退出通道。
为了推进上市工作,国资委将原属中国建材的天山建材公司及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国统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国铁物。
2018年9月17日,国统股份在股价13.88元的时候宣布停牌。没想到,中小股东认为这一价格太低,有关债转股股东则认为锁价太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中国铁物利用国统股份重组上市的计划搁浅。
此后,中国铁物继续寻找“壳资源”。
列入上市公司脱困名单的一汽夏利进入了中国铁物的视野。一汽夏利曾连续多年占据国产车销售榜首,但2013年开始亏损,至2019年累计亏损超过80亿元,已资不抵债,成为一汽集团亟待处理的僵尸企业。
当时,看中这一壳资源的企业不少,包括董明珠在内的不少企业家曾上门洽谈。“2019年11月24日,我跟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奚国华面谈后,迅即敲定了重组意向”,廖家生说。
具体工作中,中国铁物还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一汽夏利已严重资不抵债,债权债务处置和员工安置难度很大;其次一汽集团只持有一汽夏利不到一半的股份,中国铁物还要跟债转股股东达成一致意见。
“我们只想要一个干干净净的壳,但一汽希望我们背负部分债务。”廖家生说,在国资委的协调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即员工安置在一汽集团专门设立的平台公司中,中国铁物则为一汽集团保留4%的股权,用于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2019年12月22日晚上,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一汽股份拟将一汽夏利43.73%股份无偿划转给铁物股份;一汽夏利拟向一汽股份出售全部资产及负债,拟向铁物股份等发行股份购买中铁物晟98.11%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只用了9个月时间,中国铁物就完成了尽调、审计,并通过了国资委、证监会、发改委、市场监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核通过。
2020年9月25日,重组方案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
2020年12月15日,*ST夏利发布公告,一汽夏利拟更名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调整为高铁设备、配件制造及销售、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部件销售等,注册资金增加到55.7亿元。
2021年1月8日,中国铁物正式在深圳敲钟上市。
朱碧新表示,本次重组上市工作之于中国铁物意义重大,这是彻底解决中国铁物债务问题实现本质脱困的重要举措,同时对推动中国铁物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专家分析说,这次中国铁物重组上市有多项创新举措,一石数鸟,一是有助于中国铁物进一步发展,二是有助于一汽夏利处僵治困,三是广大股东将从中受益。
谋划转型
上市,意味着中国铁物彻底脱困,宣告着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代有新使命,起死回生的中国铁物,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道路?
中国铁物董事长朱碧新在内部讲话时强调,贯彻和实现国资委的战略意图,是中国铁物进一步深化改革最为关键的重大任务,“做好铁路建设和生产运营的重点物资保障,是我们中国铁物历史承继的国家使命;融入和建设一个现代化仓储物流的央企平台,则是我们进入新时代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性新担当。”
铁路,是中国铁物的立身之本。因此,几年来,中国铁物全面入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理念,着力巩固传统业务的优势,链主的地位更加稳定。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铁物为中老铁路提供覆盖全供应链的集成服务。
中老铁路是国家“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样板示范性工程,近半里程在老挝境内。中老铁路开通后,将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
老挝为欠发达国家,不具备钢材等铁路建设所需物资的生产能力,物资供应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7月,中国铁物通过公开竞标,拿到了为中老铁路甲供物资提供计划管理、招标采购、组织供应、质量监控、资金结算、报关、清关等采购供应管理服务及中国云南磨憨物资储备基地、老挝琅勃拉邦及万荣物资储备基地运营服务、4大类11种甲供物资全程物流配送等服务在内的大单。
在物资供应过程中,中国铁物利用熟悉钢材等物资采购规律的优势,积极为业主降本增效。
“比如,我们预判钢价即将下跌时,就跟钢厂按照浮动价格结算;预判价格要上涨时,就以固定价格结算”,杜波介绍说,仅此一项就为业主单位节省采购费用近4000万元。
在充分考虑多方因素基础上,中国铁物为中老铁路设计了两条运输线路,一是从中国北方港口运抵泰国港口,经陆路运抵老挝;二是在云南磨憨基地集结,通过汽车运进老挝境内。“中国北方钢企密布,价格较低,海运成本和泰国陆路运输成本也比较低,因此从北方转运价格总体还低于云南陆路运输成本,且通关速度更快,因此大宗钢材是通过这一条通道运进的。”杜波介绍说,这一做法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匈塞铁路、雅万铁路、中泰铁路等业主单位来考察之后,也准备在建设期间复制推广。
此外,中国铁物围绕铁路传统业务,探索建立了油品智能化配送系统,钢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客户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高铁打磨技术、轮轨保护技术和轨枕技术投入,促进铁路养护市场成长;开发铁路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业务,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中国铁物清醒地认识到,铁路建设投资增速正在放缓,业务增长空间早晚会触碰天花板;国铁集团市场化改革进度正在加快,将会对中国铁物既有优势地位带来较大冲击。
因此,在守好主业的同时,中国铁物也在积极谋划转型,朝着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业态发力。
随着中国铁物转型步伐的加快,油轨等传统业务的占比不断下降,现在已经不到40%。
几年来,中国铁物一直在关注国内的物流产业。2020年11月,针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中国铁物还向国家有关部门提报了关于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政策建议。杜波说,“我们国家的物流成本高,因为信息不对称。如果能把现有的仓储设施、运输能力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系统自动匹配,就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而中国铁物人认为,其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徐增堂说,“我们有立足于铁路网络完整运输体系,一带一路的仓储物流业务也在积极发展。可以说,我们在生产资料领域物流、仓储方面具备的优势,不是三五年能培养出来的。”
中国铁物集团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央企业必须对接国家战略,承接国家使命。因此,2020年初的年度工作会上,中国铁物提出,要以国资委重新确定央企主业为契机,把物流业作为建设生产性服务企业集团的重中之重,逐步培育为中国铁物的主要业务之一,将中国铁物发展成为中央企业主要的综合物流集团。
新冠肺炎发生后,进一步坚定了中国铁物在这方面的判断。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央企缺乏大型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并且航空货运能力不足、应急储备能力不足、最后一公里很难解决。现在看来,在央企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具有高度信息化能力,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都能够为国家完成重大仓储物流保障任务的大型物流集团很有必要,在其中如何发挥好作用,是中国铁物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除此之外,中国铁物还积极拓展铁路之外的物资运输和仓储服务,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为中国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清关、运输配送等服务。
一个崭新的中国铁物,即将踏上“十四五”的新征程。
|